3/11/2010

再見!長春戲院!


糟糕的是我現在完全想不起來何時開始成為「長春戲院」的重度使用者!究竟是出國留學之前還是之後?還是更早在唸研究所時?總之我應該比很多人都晚,至少是21世紀之後的事了。


大概因為還是學生的時候,自以為是地鄙視威秀影城,把西門町當作是影癡聖地,尤其是真善美和絕色影城。當時長春戲院對我來說還算是在遙遠地方一座交通不便遺世獨立的戲院,傳說中也是文藝青年的集散地,唯一的印象就是說到保留片尾,長春戲院永遠是第一家被提出來的榜樣!

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漸漸地放棄這兩家轉到長春戲院去看電影,特別是真善美和絕色影城也都曾經改裝過,某種程度說也失去了以往的感覺。不過對我來說,一個很大的誘因是在長春戲院用匯豐信用卡可以早場價看電影,尤其在失去學生身份之後。


直到最後一刻,長春戲院仍然以人工用簽字筆在影印的座位表上劃位,抄寫到薄薄的電影票背面,然後重重地蓋上大印。在連二輪電影院都用電腦售票的今天,長春戲院仍然保有一種屬於老電影院的氣質:老式的戲院座椅、電影播放前後在螢幕左側提醒觀眾的投影字幕、還有親切充滿笑容,穿著合身背心制服的老員工。長春戲院「老」,但是不「舊」,所有的硬體都維護得乾淨而完好。它努力維持著過往時代的風華,驕傲地堅持一種平凡但獨特的經營態度,以從容優雅的姿態面對顧客,這種溫暖的人情是我認為長春戲院最迷人的地方,不只在於它專門放映非主流電影!

因此長春的常客,並不見得是文藝青年或學生,反而是上班族或雍容的老先生老太太。不一定如影癡般對於某藝術片導演或某冷門題材如數家珍,他們來長春看電影的目的也許只是單純想要得到不同於主流電影的娛樂或心情感受,但我相信是長春戲院的人情味讓他們放心地一來再來。


2000年轉型以來,長春戲院在台北建立了它獨一無二的風格,以專放非主流電影為經,以維持老風華為緯。就商業經營來說,長春戲院已經成為一種「品牌」,即使在非主流電影院線中也有勝過其他競爭者的特點。所以雖然知道在台灣經營非主流電影院線是件辛苦的事,這麼久了也漸漸以為長春戲院在主事者的熱誠之下會永遠始終如一,就算沒賺錢也不致於賠得很慘。沒想到這一天還是來了!

官方說法很多,但誰也不知道究竟六福集團為什麼要放棄長春戲院的經營,而選擇交予國賓影業共同合作。只是對於這麼久時間在長春戲院度過時光的老影迷來說,不只是與一位老朋友分別,更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台北的所有的電影院都會是電腦化、系統化的影城級影廳,在標準程序訓練下年輕有禮的工讀生為顧客服務,有舒適寬敞的椅子和柔軟的地毯,但除了地點與交通,每家戲院再也沒什麼差異,看完電影不會有關於戲院的情感留戀下來。


台北放映非主流電影的戲院還有很多,但最後一個有人味的電影院消失了!即使它還會再回來,卻也不可能是原有的面貌。那這群忠實的電影觀眾,又會流浪到哪裡去找新歸宿呢?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2 comments:

fuhoren said...

我大學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習慣性地到長春或旁邊的學者看電影。長春一直是我心目中很不錯的戲院,旁邊就是麥當勞,附近有小餐館,更久以前,還有何嘉仁書店(在松江路上),搭配下來,就是一個充實的下午或晚上。

我現在希望在美式連鎖戲院外,有一個影癡可以中樂透,跳出來開一家獨立的戲院,結合書店、咖啡館和放映廳。

Jonathan said...

其實「台北光點」就有這麼一點味道
有獨立戲院、有書店、有咖啡廳
可惜它的誠品已經倒了
放映廳也小不拉嘰
咖啡店反而有點喧賓奪主...

不過還是差強人意啦
仍然是可以消磨一下午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