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09

自由大道 《Milk》


我的偶像聞天祥早在1998年所寫的文章〈葛斯范桑的由「小」而「大」〉中,細數葛斯范桑(Gus Van Sant)在《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聞名主流影壇前的獨立電影傑作。在最後一段中更明示這部醞釀十年之久的哈維米克(Harvey Milk)傳記電影,實在非由葛斯范桑導演莫屬。

而從這篇文章的預告到《自由大道》(Milk)真正問世的十年之間,葛斯范桑度過了《心靈捕手》的商業成功與之後的失敗,以及回歸獨立製片獲得評論界和影展的肯定。而正是後面這一段獨立製片時期,才更彰顯《自由大道》這部葛斯范桑近年來最大眾化的作品其難能可貴之處。

無法融合於主流的邊緣人,一向是葛斯范桑醉心探討的對象。從《大象》(Elephant)到《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葛斯范桑更是幾乎拋棄了劇情敘事,完全利用柔和的鏡頭語言,詩意化的剪接,塑造一種迷離平緩的節奏氛圍;不帶任何記述觀點,只是藉由類似紀錄主角與外在環境的互動捕捉當下的心理狀態,以冷靜中帶著微溫的關懷進入主角纖細的心靈。


《自由大道》雖然表面看似遵循主流敘事模式,但內涵其實無異於葛斯范桑的後期獨立製片作品。電影鉅細靡遺的還原哈維米克為爭取同志平權勇敢參政屢敗屢戰的勇氣,不避諱哈維米克面對感情的無奈,甚至是對於政敵的圓滑與驕傲。葛斯范桑對待哈維米克就如同他過往的邊緣人角色一樣,從旁觀專注於哈維米克一舉一動的生平中,一個敏感而充滿愛與關懷的形象油然而生。但是葛斯范桑不是造神,也不是耍溫馨勵志,而是重建當年主客觀的寫實環境,藉以還原哈維米克的人性層面,不著痕跡的顯露哈維米克人格的巨大。

甚至由於回歸獨立製片的洗禮,讓葛斯范桑處理《自由大道》的鏡頭語言更揮灑自如:紀實的新聞畫面與戲劇互相交錯,平鋪直述的敘事角度與另類逃逸的詩意鏡頭參雜不悖,尤其是偶爾流瀉出來的長鏡頭慢動作的凝視畫面,是多麼迷人詩意的導演註記。葛斯范桑藉由《自由大道》證明了他融合主流與非主流敘事技巧的功力,及悠游於兩者之間的從容自信。



西恩潘(Sean Penn)精彩的詮釋當然就不用說了。但是《自由大道》配角們的精彩表現也值得一提。老牌的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這兩年展現了多樣化的風格演出;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也證明了除了偶像路線,他也能承擔深情內斂的沉重角色;我個人特別注意的是艾米爾賀許(Emile Hirsch),也許現在他還不是很受大眾注目,但是他帶著皎好的外型,近年勇於挑戰諸多獨立製片,從《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到《自由大道》,率性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接下來的《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也讓我期待,個人相信他將是未來獨立製片之星。



至於我個人來說,我曾經去過舊金山的卡斯楚街兩次,甚至有一次剛巧是在Gay Pride Parade遊行之後,當地歡樂奔放的同志文化深深感染了我。但是我終究只是走馬看花享受開放的同志文化氛圍,看了《自由大道》才了解卡斯楚街如今熱鬧的街景背後,是承載著如此沉重的同志平權歷史,對於自己的觀光客的心態也不禁有些汗顏。

不過即使是這樣描寫同志在異性戀霸權打壓中努力爭取平起平坐的權利的電影,仍然看到參與運動的多是男同志,顯眼的女同志角色僅有一位。這當然不一定是創作者的刻意,應該只是反映當時的時代現實:在同志平權運動之中,男女卻不一定擁有相等的發聲力量。這種弱勢族群中還又更弱勢的群體,也不禁讓人感到遺憾,真正人人平等的日子似乎還要很久很久。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