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2011

武俠


先從片名說起。《武俠》其實並不是一部武俠類型片!其實更接近功夫片。甄子丹的動作風格一向不屬於吊鋼絲飛來飛去的輕盈,也絕少兵器技巧的展示。在華語類型片中,雖然在精神內涵上,對武德的頌揚和對俠義道的堅持,兩者是共通的,但武俠片和功夫片之間的差別還是清晰可辨。名曰《武俠》的功夫片,這是不明究裡的混用,還是自覺下的刻意作為?

《武俠》整部片的主旨就是一句話:「人無自性!一人犯罪,眾生皆有份,你我都是同謀者」。在英文字幕中「自性」被翻譯成free will「自由意志」。這翻譯當然不能完全表達「自性」一詞的涵義,但放在電影的劇情脈絡中卻非常適合!「自性」來自佛教,強調因緣和業障;如果劉金喜(甄子丹  飾)不在緊要關頭出手打死兩盜匪,如果徐百久(金城武  飾)不堅持緝拿劉金喜,是不是就沒有接下來七十二地煞的腥風血雨?「自由意志」是從哲學延伸到社會學犯罪學的概念;劉金喜當年犯下的滅門血案,是出於自身惡念還是環境逼迫?當劉金喜決定脫離過去重新做人,是否就能完成贖罪不用為曾經犯的錯負責?

那麼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冥冥中牽動眾生都是同謀者的力量是什麼?從一個邊疆封閉的劉家莊作為舞台,藉由描述某些傳統儀式的細節:列族譜、進宗祠、12歲的更衣成年禮,陳可辛重現古老中國以同姓宗族為社會基本單位的生活,村莊耆老為權力主體,主持宗族群落的規範禮儀。另一個團體:七十二地煞,其權力結構竟也似家庭一般。叛逃的唐龍是教主(王羽  飾)的兒子,前來追殺的季十三娘(惠英紅  飾)也和唐龍有隱約的母子關係。七十二地煞捉拿拋棄唐龍身分的劉金喜,理由是義氣親情的連結,從母子、兄弟、到最後的父子,一層一層的道德難題包覆。


 因此陳可辛所在意的,是華人社會以「家」為主體輻輳出「家父長」式父權體制的文化特色。在同一姓氏象徵的血緣大傘下,每個人都互相羈絆。遵守儀式、服從權威,也成了維繫「家庭」和諧,獲得個人被認同保護的途徑。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下,有可能容許「自由意志」的存在嗎?因此唐龍必須自斷左臂,象徵斬斷親情血脈,也彰顯其自由意志的決絕。季十三娘臨死前放掉被唐龍抓住的手,臉上露出的那淒涼的微笑,是不是也在最後理解了唐龍,而慶幸能夠以死擺脫七十二地煞的控制?

有趣的是「七十二地剎」這個幫派的設定,是西夏遺族被滿清屠殺後的殘餘勢力。教主在最後和唐龍的死鬥中曾說:「天下不容我們,你竟然忘了!還學他們成家立室!」這句話突顯了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不同的家庭觀念。農業民族依賴土地,成家立業需要穩定,靠宗法禮儀制度維持;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不斷奔馳殺戮,靠的是領袖的絕對權威,和暴力鞏固的秩序。而盱衡中國歷史,就是非主流的遊牧民族和主流的農業民族不斷地鬥爭和同化。從這個觀點,陳可辛甚至將「家庭」的觀念延伸,《武俠》成了「家父長」父權文化形塑中國「國族」的一則寓言。「唐龍」這名字的二個字,正是象徵中國的兩個圖騰,由此可見一般。


於是《武俠》被安排在1917年,正好是中國新舊價值觀交替的時代。十年前還是滿清末年,故事發生已在民國。所以唐龍的角色造型,清朝的辮子還沒剪掉,前額的頭髮已經長成平頭。西風東漸,科學和法治的觀念剛剛傳進中國。徐百久這個角色正代表率先接受新觀念,甚至在「情理法」中完全僵化於「理」和「法」,即使面對自己家人也毫不留情面。他成了電影中唯一「沒有家」的人,獨立於中國家族觀念之外,最終失去生命的結局,也是理所當然。

更進一步過度解讀,唐龍拋棄原生大家庭七十二地剎,在劉家莊與阿玉(湯唯  飾)組成自給自足的小家庭,「成家立室」,這也象徵了中國在時代衝擊下,擴展家庭開始崩解為核心家庭的狀況(陳可辛用了許多吃飯戲描述這個小家庭的生活)。七十二地剎意圖將唐龍尋回歸順的舉動,便可視為維持大家庭完整性的舊觀念反撲。尤其唐龍遇到的是結過婚的女子帶著非婚生兒子,這對清末民初的中國來說也算是相當進步的核心家庭組成。



 從《投名狀》到《武俠》,陳可辛再度從一個不算新穎的故事,在劇情增添肌理、在角色性格填補血肉,多方價值觀互相澎湃激盪的好戲。在場景製作注重細節,在美術設計上強調樸實,增加整體說服力。屬於作者個人的風格印記由此而生。已經不少人提出,《武俠》情節跟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之間的高度相似性。但如果《暴力效應》的內涵仍然是美式個人主義的彰顯,對於暴力史觀的再詮釋,那麼《武俠》就是中國特有的親情網絡文化,綿密包裹每個人身不由己,無論愛還是狠都來自同一源頭。

陳可辛曾經在〈破報〉的訪談中提到他並不是一位武俠片迷。或許是因為這樣他在《武俠》中做了一些破格嘗試。例如以科學和醫學的角度解釋點穴、輕功的原理;將偵探片元素帶入武俠類型。由此陳可辛的愛將金城武,再度演繹一位單純直性子,不知人情世故複雜面的局外人。


從科學的現代性出發,陳可辛也不斷地提醒觀眾身處在現代的位置觀看這近百年前的故事。陳可辛首次與鮑軒明,這位新生代攝影師合作,在動作場面的處理上採用多角度快節奏,甚至加入特效慢動作、動畫等新穎手法。瀑布、竹林等自然地景,在鏡頭下也具有異色氛圍。使用搖滾和電音作為配樂更是一絕,跟古裝的功夫片在強烈的對比下產生疏離的效果。《武俠》在網路上的評價褒貶不一,我個人認為可能不少人對陳可辛功夫片的非主流呈現手法感到無法適應。

回到第一段的問題。一部功夫片叫做《武俠》,卻不注重武德也沒有俠!但是我仍然在裡面看到了「人就是江湖」,這個在經典武俠小說和電影中樂此不疲的宿命論主題。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