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2010

黃土地


直到2009年才第一次從DVD看到《黃土地》,當時只覺得除卻時代意義之外,這部片真是充滿了貧窮中國的獵奇與共產黨的政宣。

其實很容易會有這樣的想法。八路軍顧青(王學祈  )很明顯地代表了在思想文化上先進的共產黨!來到在30年代陜北高原採集當地高亢嘹喨的民歌。將外面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帶給在久旱中與貧困搏鬥,因而封閉保守的陜北高原農民。翠巧(薛白  )因此認識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寧願失去性命也要逃離媒妁之言。結尾時憨憨(劉強  ) 在祈雨儀式之後如幻象般見到顧青在山頂上出現,在如潮水般流動的人群中逆勢而上追尋顧青的身影。在這強而有力的慢動作畫面中,顧青的地位整個被神化,對比出陜北高原貧農的可憐與可悲,也彰顯出共產黨是貧下工農的救星!

不過最近第二次看了35mm大銀幕,對於《黃土地》的最初印象似乎有檢討的必要。

關鍵在翠巧父親(譚托  )這個角色!這位講話緩慢,口齒有些不清的老人,其實是整部片唯一世故而睿智的人物。被共產黨文工團視為珍貴傳統文化的陜北民歌,卻是翠巧父親口中的「酸曲」,象徵著生活中的無奈與困苦。歌聲越激越,生活越是艱難壓抑。因此顧青企圖採集保存陜北民歌並轉為宣傳歌曲繼續傳唱的目的,反而變成文化份子自以為進步姿態的諷刺:陜北農民並不以自己的民歌為榮,甚至為歌裡透露的貧窮與無助感到羞愧。


導演陳凱歌與攝影張藝謀以《黃土地》開啟了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第一聲巨響!他們用強烈的影像,獨特的電影美學,象徵性手法,以豐沛的情感關注中國底層人們的悲喜。老人們乾燥粗糙臉孔上爬滿皺紋的大特寫,波濤滾滾卻泥沙攪動的黃河,這些鏡頭都代表在陜北高原上生活的子民背負的苦難。尤其是幾個黃土地的大遠景,被侵蝕切割的崎嶇溝壑佔滿景框構圖的絕大部分,人物在山脊上顯得特別渺小。這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是如何吸取在它之上人們的生命精力,及這些人們是如何依附在這片土地上無法掙脫,從這個長鏡頭完全顯現出來!土地的黃、翠巧衣裳的紅、婚禮儀式的紅、門口對聯的紅,對比農民的粗布粗衣,混濁的河水與混沌的天際,灰頓頓的土窯平房,顏色的高反差更襯托出貧農晦暗而根深蒂固的保守價值觀。

因此顧青採集陜北民謠的工作其實是失敗的,甚至要離開之前都被翠巧父酸了一句「採不到酸曲,回去就要被降職了」。因為他從翠巧一家人體會到一個民族千年來積累的封閉自鎖,不是共產黨或任何政權能輕易改變的。也因此顧青沒辦法帶翠巧離開,他無力改變翠巧被黃土地緊縛的命運,也不敢許諾翠巧離開家鄉跟著共產黨流浪會有更好的未來。顧青不敢為翠巧的下半輩子負責任,知識分子的犬儒怯懦在此表露無疑,無形中共產黨的偽善也被悄悄地諷刺。當顧青回到延安(共產黨的根據地),看到慷慨激昂,呈現歡喜躍動生命力的安塞腰鼓,其實心是留在死氣沉沉的陜北高原上。


所以《黃土地》雖然意識型態是為共產黨喉舌,骨子裡也並不完全在歌功頌德。但是以接近獵奇的手法呈現陜北高原貧農的樣貌,這個指控應該可以成立。雖然陳凱歌的本意是透過對在黃土地上老農民的描寫來象徵整個「時代特徵與民族性格」,但他畢竟是從一個「外來者」的身分做詮釋。同樣是強調人與自然關係的大遠景,侯孝賢訴說的是時光流動間的豁達與灑脫,《黃土地》的處理卻是顯出一種猙獰之貌。鏡頭下數十個同樣粗布粗衣、面貌黝黑、實際上難以辨別面貌差異的老農,陳凱歌和張藝謀想表現的是一種集體性的單純、無知,甚或愚昧。但是這種以大量統一的背景人物,表達出整體劃一運動時澎湃奔放的力量美學,卻不是去強調每一位老農的個體本性,難以看到創作者對於老農們貧窮與無助真正的關懷。對於這種美學的批評,其實在張藝謀近作《滿城盡帶黃金甲》與京奧開幕典禮就受到責難,原來其風格可以追溯到《黃土地》。

特別是創作者對於「儀式」的展現。《黃土地》以婚禮儀式做開頭,祈雨儀式為結尾。陳凱歌用了極長的篇幅敘述這些民俗儀式,企圖由這些文化現象體現當地老農們平日被壓抑的情感。陳凱歌和張藝謀用類似紀錄片的方式塑造一種類真實,從遠景到極近距離的特寫,鏡頭不同層次的貼近卻造成「窺視」的效果!全村的人有如看熱鬧欣賞一齣媒妁之言的大戲,觀眾也在鏡頭外看著破落村子裡歡騰而簡陋的苦中作樂。因為張藝謀的攝影將貧農們原始粗簡的情緒挖了出來,鏡頭本身卻不帶感情。結尾的祈雨更赤裸裸地展示農民對於黃土地最深刻的絕望!但不知創作者是否真的做過田野調查?當地是否真有祈雨儀式?是否儀式真如電影中所呈現?整段祈雨儀式的拍攝手法在紀實與戲劇間游走,正因為儀式背後貧農們集體的無助與蒼涼如此巨大,如果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些儀式與感情終究不過是創作者刻意假造的某種神話。


這部1984年的作品,在26年之後看,無論是當年純粹的創作力,紀實、寫意或象徵多元並陳的手法,及對土地單純的情懷,至今仍然歷久彌新。但是電影裡的意識形態,及對貧窮農民的呈現方式,卻已經禁不起時光考驗。當然如果對於中國民族的苦難仍有所感,或許還會被觸動到,畢竟以文化上的共通情懷來塑造中國國族神話,陳凱歌一直都是很擅長的。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