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010

全面啟動 《Inception》


在看完《頂尖對決》(The Prestige)之後,我就不斷對人講「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是當今好萊塢最會說故事的導演!」

這句話不只是個人主觀的意見。好萊塢創意奇缺的狀況已經好多年,諸多賣座電影不是續集片、改編片或重拍經典,就是特效驚人劇本貧弱的純娛樂電影。克里斯多夫諾蘭幾乎是目前好萊塢唯一能夠身兼編劇以紮實的敘事架構鋪陳一個完整的故事,又能以導演身份充分掌握特效與動作場面的調度。無論是好萊塢過往的商業大師或新秀導演,沒有一位能像他一樣,從《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開始每一部新作品都維持高度整齊的製作水準。

諾蘭處理的故事題材堪稱多樣,但他的風格卻相當固定。他的主角永遠是承擔了過去的巨大傷痛,懷抱著罪惡感與悔恨的人物。心理上永遠的不安定狀態,精神上承受的壓抑,不停地執迷於自毀式的贖罪,在茫茫中宿命般地追尋未知的救贖。在好萊塢商業片中,這種角色通常出現在黑色電影中,因此諾蘭作品的類型總不脫犯罪、偵探、驚悚等成分,在場景設計上也借用黑色電影的元素,塑造如漩渦般游離且壓迫的氛圍呼應人物不穩定的精神狀態。而諾蘭最大的炫技當是他的敘事能力。他的敘事結構層次分明,可以讓他排列組合敘事順序卻不混亂劇情的推展,又可在層層堆疊的劇情醞釀中不斷給予觀眾驚喜;他的作品展現絕對的理性,何時該丟出一段高潮劇情,何時該逆轉劇情發展,完全被精準地控制,猶如一份精采的電影敘事教材。


核心裡對過去的沉溺與執迷情結,中間的黑色犯罪偵探電影元素,外層準確分明的敘事結構,加上寫實的特效展現與動作設計,這就是克里斯多夫諾蘭龐雜卻有條理的電影世界。

《全面啟動》(Inception)果然是克里斯多夫諾蘭對自己的創作風格至今最極致的展現!只不過屬於比較外顯的表現手法。

本來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學就是解讀諾蘭作品的一個便宜方向,尤其是過度壓抑後的精神恍惚或扭曲幻覺,心因性的生理失能(《記憶拼圖》Memento和《針鋒相對》Insomnia),和反派與主角的陰影原型投射關係(《蝙蝠俠:開戰時刻》),都讓諾蘭的主角有如從理論走出來的範本。夢是精神分析學的起源。所以《全面啟動》夢境的主題,雖然已經有很多文本探討過,對於諾蘭的作品而言其實是大勢所趨。

相較於非主流電影和動畫多是以意識流或超現實表達現實與夢境間的無痕穿梭,諾蘭在《全面啟動》展現了商業電影所能展現的極大企圖心!五層的夢境架構,而且是夢中有夢,彼此呼應的想像世界。為了要讓大部份電影觀眾都能快速理解五層夢境的關係,電影的前三分之一劇情其實是具備幫助觀眾進入狀況的功能。


開頭失敗的任務就算是一個前導,一個小型簡單的夢中之夢結構。諾蘭先揭示之後所有的冒險元素和已知的挑戰卻不多做解釋,讓觀眾先體會一下這趟意識的旅程,勾起好奇心卻讓其摸不著頭腦。後來接受新任務的劇情才展開其中的設定。雖然夢境天馬行空,但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為夢中之夢結構定下若干牢不可破規則,在階層般的夢境進入與撤出,每個角色被賦予功能的編組,基本上整套敘事就像電玩遊戲關卡般的架構。借用《虎膽妙算》(Mission Impossible)組隊、準備的公式劇情,目的就在於藉由這些過程向觀眾解釋這些規則。尤其Ariadne(艾倫佩姬 Ellen Page )這個角色以一個新進入團隊的成員,她就是觀眾帶入自身的一個對象,其目的是帶領觀眾從頭開始理解諾蘭在這部作品龐大而繁瑣的設定,以及貫穿全劇Cobb(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的壓抑情感;例如Ariadne進入Cobb的夢中,電梯的設計正好利於解釋夢中之夢的分層,也預告了Mal(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 )將是最終「大魔王」的安排。

因此《全面啟動》用了大量篇幅來解釋劇情,其實犯了戲劇敘事上的大忌。真正的好戲是「演」出來而不是靠對白「說」出來的。但為了接下來真正精采的任務劇情,這個缺失較之敘事上的成就似乎值得被原諒。

只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為了多層敘事所犧牲的似乎不只戲劇的圓融性,還有角色性格的曖昧性。其實諾蘭已經試圖擴大角色的心理層面,一場共同夢境中執行的思想植入任務,真正的內涵是不斷往潛意識深入的心理治療過程。 其對象除了CobbMal無法擺脫的罪惡感,還有小開(席尼墨菲  Cillian Murphy  )對於父愛又渴望又怕受傷的脆弱情結,甚至進入渾沌層的齋藤(渡邊謙 )也可以被解讀為對逝去青春的追悔與對商業鬥爭的沉醉。諾蘭不只在敘事上動用多線平行發展的結構,在情感的劇情推展也採用前所未有的多線架構。但也許正是敘事結構已經太過複雜,諾蘭只能簡化感情線的發展,因此這三段處理地相當直白。



套用榮格分析心理學,Mal正是Cobb的阿尼瑪原型,瀕死的父親是小開的「陰影」,老態充滿悔恨的齋藤也是壯年齋藤的「陰影」。Cobb的心結在任務之前就不斷被解釋被強調,以致於最後跟Mal的面對,雖然揭示了思想植入的概念源頭,但也輕易地以夢中的Mal只不過是Cobb潛意識的投射作為解套。即使Cobb必須沉迷夢中才能安慰對Mal的思念,他始終對於虛幻的夢與真實人生的分野有相當自覺,至少是他主觀上的自覺。其他兩者的心理陰影,也同樣順理成章地在最終得到救贖,在有如南柯一夢一般的醒覺之後,獲得新生的力量。

這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第一部作品出現真正的happy ending!在之前所有作品中,諾蘭的主角結局都是抱著遺憾,心理傷痕無法痊癒的狀態繼續走下去。只有《全面啟動》讓劇中人及觀眾回到安寧與圓滿。是的!最後一個鏡頭那個不知道要不要跌下的陀螺帶來開放式結尾,但我個人傾向於這是諾蘭對所有人的一次玩弄。就精神上在陀螺之前其實這故事已經得到它應有的滿足。尤其與類似主題,同樣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馬丁史柯希斯(Martin Scorsese)導演的《隔離島》(Shutter Island)相比,後者結尾所能引發的辯證性和翻轉整個故事的能力還是大的多。

甚至前作《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雖然是單線敘事,但小丑(希斯萊傑  Heath Ledge r )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對於人性不斷地蔑視、考驗、挑釁、扭曲、顛覆。比較起來《全面啟動》的大堆頭角色,性格層次的確平板了些,對於壓抑感情複雜性的挖掘也不夠深。因此從這個角度《全面啟動》在我心目中地位仍然不如《黑暗騎士》。或許這也可以解釋李奧納多一向擅演這類極度壓抑而爆裂的角色,為什麼遲至《全面啟動》才加入諾蘭的成員:以往諾蘭式的壓抑屬於比較隱晦的類型,李奧納多外放而張狂的演法才適合《全面啟動》,算是幫助觀眾儘快了解角色的心理動機。



但《全面啟動》仍有其經典地位,尤其是關於夢的解析、夢的詮釋、夢的想像、夢的再現!克里斯多夫諾蘭使用兼具古典與現代的電影語言,再度證明「電影」(或擴大為「影像」)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接近夢的境界的一種。在夢中人們總以為是真實的,直到醒來時才感覺到夢境的不合理之處;電影不也是這樣?觀眾的認知在面對銀幕時會不自覺地調整去接受電影裡奇幻的元素,而不會懷疑其悖離現實常理之處。夢都是從中間開始的;古典蒙太奇也造成電影下一場景突如其來地轉到另一個時空,但是觀眾其實很難察覺戲劇是莫名其妙從中間發生的,都是在腦中自行將故事接合成合理排列的連續劇情。夢裡的整個人生,只是現實人生的一個午覺;同樣一部120分鐘的電影,故事也可能是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跨度,電影的戲劇時間跟現實時間是完全不同步的。

這些夢與電影的連結並不是新的理論,諾蘭卻用《全面啟動》再次提醒了我們看一場電影跟做一場夢事實上是沒什麼差別的(唯一的不同或許是夢境是親身參與,看電影是完全旁觀)。特效的寫實性一向是諾蘭的標準風格,在現實場景中不遵守物理規則的運動,或是兩種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同一空間的物件並置,特效對於現實與不現實的矛盾與拼貼的實現正是夢境的具體想像,迷惑了現實與夢境的分野。五層夢境之間的交互剪接手法,讓敘事焦點在不同夢境來回穿梭,造成夢中之夢的同時性假象。慢動作延長了時間,剪接加速了時間的節奏,每一層夢境時間的線性規則沒被打破,卻被不同的電影語言技巧加以扭曲、改造。影像藝術呈現時間維度的特性,在這裡被全方位地辯證、玩轉。


克里斯多夫諾蘭如此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架構,用各種綿密細緻的手法充填,將所有觀眾一層一層地捲入這個夢境的漩渦中。即使隨著電影結束,仍然不斷地思考劇情邏輯、討論基本設定,回憶對白場景,鑽研敘事手法,探討符號元素。雖然燈已亮,片尾主題曲〈Non, Je Ne Regrette Rein〉響起,離開了電影院,其實根本還沒從《全面啟動》的這個夢醒來。

呼應到一個影癡的人生,在電影院間不停地往返,無數次燈光又暗又開之間,所追求的是什麼?是沉醉於夢般的暫時麻醉?還是滿足於墜落深層的自溺?有人說電影使人類的生命延長了三倍,在這多出來的平行人生中,所有的視覺幻象奇觀、或濃烈或輕盈的情感、或複雜或簡單的人性,都是藉由一場又一場的影像來構築。到頭來平行人生種種的價值觀又回頭影響真實人生,所謂inception的概念,也就是從電影中認知到超脫於平淡平凡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甚至是影像的一代被所有大眾媒體洗腦的過程。



前陣子跟幾位朋友討論,克里斯多夫諾蘭是否已經算是商業片的大師級導演?大家倒是一致地持保留態度。雖然《全面啟動》證明了他的導演功力,但太過一致的情感主題及太過算計的敘事似乎仍然是他當前的局限。他的諸多賣座經典只激起觀眾理性的讚嘆,而非情感上普遍的共鳴。他對於商業片類型美學也沒有太多開創性的貢獻。但也只差那麼一步了!他的作品仍是好萊塢的水準保證,他豐沛的創作能量仍讓人期待。《全面啟動》算是他之前所有作品風格的集大成,之後的方向依舊充滿可能性。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