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2011

2010 心水電影


很久沒有來玩年度最愛電影這件事了!好幾年前在新聞台曾經做過一次,後來這些年總覺得每年電影看的數量不夠多,也沒仔細整理看過的電影清單,就不費這種時間和精神了。但是2010這一年近乎病態地用盡絕大部分周末時間在電影院,拉拉雜雜也看了198部電影,雖然不是目前為止看電影最多的一年,我想對於一個必須時常加班出差的上班族而言應該也算不少的量。玩噗浪以來也很用心地記錄每部觀影心得,那就來選一下今年度最喜歡的幾部電影吧!

但是選出來的電影太多,那等於沒選!對於每部看過的電影都喜歡的我來說,要像大部分的部落客只選出十部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在我心中,拿好萊塢娛樂片跟獨立製片比較是不太通的,美國片跟歐陸片用同一套標準分高下也很難。最後就依主觀劃了幾個分類,每個分類依排名選出若干電影,最後選出這29片!



好萊塢娛樂片:

《全面啟動》Inception
縝密而層次分明的敘事結構、對於夢境概念的影像呈現、寫實卻超越想像的特效場景,深刻的心理分析主題。克里斯多夫諾蘭再度證明他是現今好萊塢最會說故事的導演,精準的執行層面是他的炫技,紮實的劇情是他的理性,過往回憶主題是他的執迷

《阿凡達》Avatar
雖然這部其實是2009年度的電影,但我拖到2010年才看,所以也算。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我仍然認為《阿凡達》在電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電影工業這一塊!詹姆斯卡麥隆十年磨一劍,又為電影特效技術設下新的里程碑,他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在做這件事

《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3
這個系列竟然目前為止每部續集都超越前作!雖然劇情主軸在第二集就被暗示,在一貫的奧德賽敘事結構中,展開的是因分離而成長、因團結而希望,這些老套卻深刻的內涵。結尾在傷感中無限安慰的複雜情緒交織,在簡單中蘊藏了不起的深度

《社群網戰》Social Network
這片不在講八卦祕辛,而在解剖美國多元的文化激盪下,不同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如何在主流對「成功」的定義下互相鬥爭。而在汲汲於適應主流過程中的茫然與失落,最終仍回到個人性格上的缺陷。大衛芬奇以恰當的快節奏與交錯的敘事帶出這深刻的主題,功力不凡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突如其來的不安暴力氛圍,和主角壓抑與癲狂間游走的邊緣性格,馬蒂這次將他招牌風格成功轉化為對於驚悚片型心理劇的懸疑氣氛營造。對於記憶的質疑,對於國家暴力的控訴,馬蒂以復古而沉重的鏡頭語言鋪陳,堪稱是他近年來最棒的作品

《特攻聯盟》Kick Ass
2010年對於青少年次文化最有力的影像拼貼,也是對超級英雄電影類型的顛覆再重組,呈現網路世代單純的熱血和虛無!不僅這部片的劇情在解構並重新賦予超級英雄的意義,影像語言本身也算是對相關類型電影的反芻和總結


美國獨立製片:

《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選這部為年度最佳美國獨立製片純粹是個人主觀意見。由美國公司無預警裁員的企業文化,帶出資本主義下工作職位高度分工後人際關係的異化疏離,反映到男女兩位主角對於感情互動迥異的價值觀。創作者沒有選邊站,而是呈現不同的生命選擇,及領悟後的悵然,令人心有戚戚焉

《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凱薩琳畢格羅不只是以女導演之姿拍出戰爭與軍隊的陽剛題材,更是以女性的細膩描述男主角在戰場上瀟灑張狂不羈的生命姿態,激情過後的虛無與聊賴,而這是人性對於荒謬伊戰的消極抵抗。人物與故事都可視為導演前作《驚爆點》的發揚光大,內涵則與《型男飛行日誌》相互呼應

《爆裂警官》Bad Lieutenant: Port of Call New Orleans
荷索一向醉心於極端的人物在極端的處境下的反應。這部片不可思議地在美式警匪片的類型框架下充滿荷索個人獨特的作者印記。尼可拉斯凱吉亦乖張亦深沉的演技深刻表達角色性格的複雜性,而超現實的扭曲影像、水蛇蜥蜴的象徵,癲狂的氛圍正是荷索的靈視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波蘭斯基對於黑色電影的回歸。不僅是沉默偵探、蛇蠍美人、懸疑兇殺案這些基本公式;陰暗場面調度、如霧般的謎團,呼應主角身處異鄉飄渺的心理,這種游離不安的氛圍都遠勝之前幾部好萊塢復古黑色電影的嘗試。波蘭斯基這些年的人生經歷與心情寫照,彷彿都暗喻在這部電影裡

《正經好人》A Serious Man
柯恩兄弟回到沒大牌、小成本的小品之作,反而更精準、更洗鍊地表達他們一貫的生命哲學:命運之神永遠無法預測地在意想不到之時翻攪你既定的規律。你也許想費盡心思憑自己的力量掙脫,但上帝在發笑,化為電影中不可言說的黑色喜劇橋段


非英語電影(亞太地區除外)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
阿比查邦對我個人而言是今年最大的驚喜!在電影語言創意逐漸枯竭的21世紀,阿比查邦向世界宣示藝術永遠有新的可能性!他的語言回到最基本的攝影構圖、光影細緻的搭配、最原始的自然奇景與最人工的特效並行不悖,從中散發出渾然的靈性,對生命慷慨的解讀與諒解,不可思議!

約瑟夫三部曲:《卵》 Yumurta《乳》Süt《蜜》Bal
今年的另一大驚喜!卡普拉諾葛魯使用曖昧的影像,探索生命神秘的源頭,一種難解而不可言說的氛圍貫穿三部曲,最後終結於人與自然共通的靈性。人類情感的細膩,生命能量的厚實,影像語言的純粹,三者合而為一,構成讓人持續低迴不已的作品

《水墨玫瑰》Kawasakiho Růže
楊霍雷布克碰觸捷克脫離共黨統治後的轉型正義議題,隨著敘事推展不斷翻轉角色的既定印象,不足為人道的過去是在極權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課題必須面對。導演不做任何批判,只詡詡呈現特定時空下的道德複雜性。真正的轉型正義不只在追究責任與贖罪,而是承認被害者與加害者都具有脆弱人性,共同面對歷史的承擔

《愛情對白》Copie conforme
阿巴斯的跨國製作,歐陸多元文化繽紛混雜,呈現在語言的隨意變換使用,男女主角從中展開關於藝術、美學的論辯,後面竟然轉成似假還真地對於婚姻、愛情、男女期望不同的爭吵。阿巴斯看似寫實隨意的風格,襯托托斯卡尼的美景,實則是一連串有趣的哲學思辨

《謎樣的雙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
在調查謀殺案件的劇情架構下,帶出阿根廷軍權時代的政治隱喻,書寫與記憶的過程呼應歷史縱深,國家暴力對司法正義的戕害,甚至死刑存廢的意義。而劇情主軸的愛情故事更因歷史更迭顯得更加永恆而動人。奧斯卡外語片得主,的確是雅俗共賞的佳作


日韓電影

《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おとうと
吉永小百合成功演繹一位溫柔寬厚的女性形象,回歸家庭涵養情感的功能,不是迂腐的無限包容,而是對弱勢家庭成員的理解與體諒;除了可恨又可憐的弟弟,也包括不幸失婚的女兒。山田洋次以通俗劇情喚醒日本傳統價值中美好的那一部分,暗諷父權文化與功利主義。幾乎每個鏡頭都不可思議地充滿這種溫暖的情懷,尤其是幾個懷舊氛圍的空鏡

《非常母親》마더
片頭與片尾如詩般美麗而曖昧的影像,形成首尾相連的結構。韓國電影一向擅長將愛推到極端而爆裂的程度以挑戰人性,這部片便在懸疑性的劇情中不斷探索母愛的極限。精準的敘事鋪陳與演員的精采表現也是一絕。奉俊昊一向能從通俗類型劇型中挖掘社會觀照與人性深度,其功力不可小覷

《告白》告白
MV式風格化的電影語言,精簡而疏離的影像元素,中島哲也成功地塑造冷冽令人不寒而慄的氛圍,呼應原作在平靜口吻下描述日本社會價值觀偏差造成母性、家庭、教育體系崩解的恐怖景象。以日本電影少見的形式化風格,轉化原著本有的特殊敘事結構,是一次了不起的改編

《惡人》悪人
同樣也是小說改編,李相日以寫實的技法,沉穩的節奏,從一件命案輻輳每個關係人的心理。壓抑而沉重的基調中,呈現在價值觀崩解的年代,脆弱的人性無法抵禦,於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的共犯結構。這部作品蓄積一種內爆的張力,直到最後仍無法紓解


華語片

《眼淚》
鄭文堂以貼近底層人物的寫實觀察,蔡振南剛毅壓抑的硬漢演出,體現對於過去生命經歷的悔恨,與時不我予的感嘆。而當後段劇情揭發,這種悔恨連結到台灣過往年代政治社會的不公不義,非常紮實而生猛的力道直擊過來,台灣電影難得以戲劇觸碰政治歷史題材的力作就此誕生

《當愛來的時候》
仍然是相當張作驥的風格:台灣底層家庭結構、一位叛逆青春的主角,一位天真障礙的弟弟,敘述台式庶民壓抑迂迴的浪漫情懷。然而他慣有的男性義氣爭鬥不見了,而專注在女性在面對生命困境所激發的堅強韌性,展現張作驥以往作品中難得一見的樂觀與希望

《第四張畫》
以兒童的單純與無辜闖入成人世界冒險,對照出台灣邊緣人物自我保護的抗拒和武裝。在時而幽默時而殘酷的橋段中,是對每個人生深刻而不忍的感嘆。鍾孟宏在冷調的構圖及廢墟美學的畫面中,提供他個人對底層社會理性靜默的觀察,在新一代的台灣電影作者中展現獨特的創作觀

《艋舺》
這應該是台片第一部自主以好萊塢的製片模式拍成的電影。以資金與製作規模決定創作技術元素,諸如演員明星、場面佈景、配樂,乃至劇情橋段,經過縝密計算後再以成果計畫行銷手法。可貴的是李烈的操作不偏廢導演的創作能量,鈕承澤仍然完成心中懷舊的那個「艋舺」。如此票房的成功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春風沉醉的夜晚》
流動的攝影,呼應片中流動的情慾。婁燁以這樣男同、男雙、女直三人同行卻屢遭失敗的故事,隱喻中國城市邊緣人與社會疏離的存在關係。二線城市醜陋的地景象徵失落無根的狀態;郁達夫的詩句吟詠則是荒涼的飄泊中自覺的耽美。男主角的桀傲強化了這種虛無的浪漫

《月滿軒尼詩》
岸西的城市愛情劇本總是能夠在通俗的橋段中穿透至男女微妙的心境轉變。這次她第二度親自執導自己的劇本,果然能以明快節奏完整傳達其中的細膩。每一位個性鮮活的角色,展現香港庶民簡單知足的情懷;灣仔街道的地景,讓故事奠基在港人的共同生活環境,呼應港人安身立命的時代印記

《父後七日》
即使未經充分整合的敘事線和戲劇上的瑕疵,凸顯由散文改編的難度,電影文本仍在原作者劉梓潔,和王育麟的合作下,傳達出原著的情感內涵,以對台灣喪禮習俗繁文縟節不莊重的嬉笑怒罵,映襯對於逝去親人深刻思念的沉重。貼近大多數台灣人的生活引起觀眾的共鳴,是台片高票房的不二法門

《打擂台》
在近來以詠春為主的香港功夫片懷舊熱潮中,此片另闢蹊徑,直接向香港電影六、七○年代的功夫片傳統致敬。結合老輩功夫片明星與新一代演員,以記憶與遺忘的主題為經、武館間打擂台的劇情為緯,用既驕傲又感傷的情緒懷念香港功夫片一再傳頌的武德精神,也算是對合拍片風潮下正統港片的堅持

《春嬌與志明》
彭浩翔的作品善於運用類型電影元素,佐以地道俚俗的潮語對白,拼貼出香港味十足的次文化。這部都會愛情喜劇從香港禁菸條例出發,從充滿機鋒與幽默的對白中,犀利地道出輕熟女對愛情期待但不敢主動,男性愛搞曖昧卻害怕給予承諾。是一種輕巧愉快而淡淡不確定的浪漫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