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紅》是李國修繼《京戲啟示錄》後,以自身半自傳經歷書寫對於母親及從母親串連起來的記憶。以一位外省第二代的身份,探索上一代49年大江大海式的顛沛流離,心靈殘缺的傷口;同時自述這一代在台灣生根,不自覺地用遺忘拋棄繼承鄉愁的包袱。我在看戲時卻不免擔心,這齣戲會不會像它所敘述的一樣,逐漸被新一代觀眾遺忘?尤其是裡面大量的懷舊元素:中華商場、台北平面鐵道旁的違章建築,以及如枷鎖般傳統禮教價值觀。這些曾經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但隨著網路世代、快速變動快速拋棄的態度,和台灣敏感的政經情勢,過了五年十年,當屏風再將這齣戲搬上舞台,缺乏這些歷史概念的觀眾是否能夠同樣感動?
「離散與家國想像」是華人文學的一支主要脈絡。《女兒紅》也屬於其中。從男主角「修國」的尋根之旅出發,透過劇中人,尤其是女性,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探索埋藏在記憶縫隙裡的蛛絲馬跡,從片段中拼湊出離散家族史的斷簡殘篇。因此這齣劇採用大量的意識流形式,舞台場景跟隨著劇中人的回憶,在不同的時序中變換,甚至現代人出現在過去場景,召喚不知是真實還是想像的曖昧印象;成年的修國也得以穿梭時空,和年少的自己對話,在記憶中挖掘當年刻意遺忘,關於母親的不堪往事。
修國母親翠英一生的遭遇,牽動了三代女性,在各自的時代價值觀和社會壓力下,不同的生命課題。翠英母親在舊時代以寡母身份守得貞節牌坊,硬脾氣撐起家業將孩子帶大。翠英身為長女,為維護原生家庭和母親的面子犧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仍保守了下一代。妹妹翠玉受新一代思潮崇尚自由戀愛,加入共產黨,卻面臨必須批鬥親生母親的難題。修國的姊姊也是長女,在旁觀中同理母親的痛苦,甚至扛起母親遺願的責任。母親、女兒、姊妹、妻子,許多女性都在家庭中同時擔任多重角色,按照社會的期望扮演。面對家人間的矛盾、代溝、誤解、羈絆,女性特有的纖細感性,在親情中的掙扎糾結,最後總以壓抑自我保全家庭完整。不可否認李國修以刻板的角色形象和灑狗血的情節安排呈現修國母親的故事,但是正透過每一個角色鮮明的性格詮釋,不同敘事立場交雜包覆,綿密的對話,女性超乎男人的韌性與堅強,支撐家庭的偉大形象由此而生。
為了和修國的外省家庭做對照,李國修安排了另一個本土家庭做對照。修國妻子的客家原生家庭,在更久遠的年代也是移民自中國。雖然不若修國家庭的顛被流離,卻同樣遭遇離散命運。白色恐怖政治迫害,讓她們在男主人缺席,母親為情感重心的狀況成長。阿婆的重聽,和其他成員難以溝通,牢記著代表客家根源的祠堂對聯,也是一種上一代與下一代傳承斷裂的象徵。
李國修為這些家庭的離散遭遇給了終極原因:戰亂、鬥爭、極權!政治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父權體制的壓迫造成這些女性想要求得家庭團結而不可得。這齣戲也因此從個人尋根、家族史,提高到國族的歷史縱深。擴大至一整代人共同承擔的歷史傷痛,也諷刺由男性寫就的歷史邏輯。其中一場在修國家中的戲,佈景牆上高掛了一張蔣介石的照片,其實暗藏了無言的控訴。
外省與客家,選擇這兩個族群,似乎是李國修另一個政治上的意見表達。山東話和客家話,這兩個現今已算弱勢的「母語」。老一輩的角色不僅口操母語,甚至採用大量俚語和諺語、鄉音小調,強化這個故事的庶民性格,更將快要消失的母語活絡起來,帶出《女兒紅》過往鄉愁與懷舊的主題。鐵板快書、秧歌等戲曲,遙遙呼應《京戲啟示錄》,也代表李國修對傳統庶民娛樂的興趣。
最後,《女兒紅》不只寫女性,還回到男性在家庭應擔負的責任。修國父親被騙婚,來台後外遇,造成母親憂鬱終生,但是倒數第二場戲,揭露當年逃難的關鍵時刻,父親仍然選擇為了家庭奮不顧身。而修國沉迷在過往記憶和尋根之旅,搞劇團收入有一搭沒一搭,現實面對他的是懷孕的妻子和經濟壓力。小舅子展雄撿回骨灰罈和棄嬰的承擔,也是做為修國對現狀無力的對照。這齣戲的家庭觀念,還是保守的傳統價值,女性堅忍持家,男性養家活口。中國傳統的家庭禮教,同時限制了男性女性,另一方面卻給予一個家穩定的力量。李國修只有留下深深遺憾,沒有解答。
《女兒紅》前兩次公演未能躬逢其盛。這次演出的主要角色換了新一代演員,讓我的驚喜不斷。事先不知道季芹有參與演出,完全沒認出來擔綱最吃重角色,在年輕和老邁的時光穿梭,口操山東鄉音,就是這位被我忽略已久的美女演員,其老練的演技完全不輸台上其他資深演員。劉品言的演出也再次使我驚豔,連同在《徵婚啟事》的表現,這兩年的確看得出她在舞台上的努力。陳漢典第一次舞台劇演出也有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我有幸在短時間內看《女兒紅》兩次,剛好可以比較兩位不同演員詮釋「展雄」一角。陳漢典應該是諧星背景,將自己純真台客的形象帶入角色,反而更放得開,比起溫文儒雅的狄志杰,不僅更有喜劇效果,也更有力量。倒是郭子乾代替李國修擔任男主角,沒看過原版的詮釋,覺得郭子乾相當稱職,但就少了那麼點存在感,可能是因為故事本來就是以女性為主題的緣故。
這幾年屏風仍持續將過往經典作品重新搬上舞台,年輕時沒錢沒時間的我,也得此機會這些曾經錯過的好戲。看得越多,越發現李國修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李國修都從其中挖掘人生無窮盡的道德難題。即使是通俗大眾化的題材,劇場形式、台詞和情節,也隱含多重繁複的解讀空間。《女兒紅》以錯綜反覆的敘事結構,推動飄零不定的情感氛圍,家人間親密又矛盾的關係引起共感,醞釀出濃濃醇郁的感動。堆疊到最後一幕情緒到達高峰,和《京戲啟示錄》一樣極為催淚。目前國修老師正在接受菩薩的考驗,衷心希望他能過順利度過這一修練,繼續守護屏風,完成傳承。